这是中国律所首度“出海”追讨律师费!
2025年8月8日,一桩引人注目的跨境法律纠纷在美国华盛顿西区联邦法院拉开帷幕。
中国顶尖律师事务所,北京某D字头律所深圳分所,向美国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承认并执行一份来自中国的仲裁裁决,疑似追讨其客户Li某所欠的540万元人民币律师费。
这起案件编号为2:25-cv-01504,标志着中国法律服务机构首次公开在美国司法系统追索律师服务费,引发了关于“中国律所跨国追讨律师费”的讨论。
这起案件这不仅是跨境债务清收的纠纷,更是中国律所自身作为债权人在全球资产追索浪潮中的一次大胆尝试。
1. 540万律师费引发的争议
某D字头律所,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律师事务所之一,拥有数千名律师的庞大团队。
此次因一笔540万元人民币的欠款,与某个人围绕对簿公堂。
据公开信息,该D字头律所基于中国仲裁机构的裁决,律所将追债战场从北京延伸到西雅图。
这一案件的核心冲突在于:律师事务所追讨律师费是否已经到了跨境追索的程度?客户是否故意将资产转移至海外以逃避债务?
在中国,律师费争议并不鲜见。
但这里高额律师费的追讨,且跨越国界诉诸美国法院,实属罕见。

2.西雅图法庭的最新战况
案件于2025年8月8日正式提交至美国华盛顿西区联邦法院,目前处于早期程序阶段。
该D字头律所的法律团队已申请临时出庭资格(pro hac vice),并提交了必要的合规文件,以确保诉讼在美方程序下顺利推进。
法庭记录显示,该律所依据《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提起诉讼,要求美国法院承认中国仲裁机构的裁决,并强制执行颜某的付款义务。
由于案件尚在初期,法庭尚未就裁决的承认与执行作出实质性裁定。
这为中国读者提供了追踪案件进展的窗口:美国法院会如何审查中国仲裁裁决的合法性?
被追讨方Li某是否会提出抗辩,例如质疑仲裁程序的公正性或律师费的合理性?
后续的法庭文件和听证会将为中国债权人揭示更多细节。
3. 场景共鸣
对于中国债权人而言,该D字头律所的案例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跨境追债的常见痛点。
许多中国债权人面临债务人将资产转移至海外、国内执行难的困境。
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律师事务所这样的专业服务机构自身,都面临跨境债务清收的需求,并且往往因法律体系差异、资产隐匿和执行成本高昂而受阻。
该D字头律所的这起诉讼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通过《纽约公约》和美国法院,中国债权人或许能找到一条新的追债路径。
该律所选择在美国提起诉讼,很可能是因为债务人Li某在美国拥有资产,或者试图通过资产转移规避国内执行。
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出海和跨境商业活动的增加,类似的跨境债务纠纷呈现上升趋势。
当国内执行受阻时,美国市场往往成为债权人最后的希望。特别是对于金额较大的案件,美国法院的判决执行力度相对较强,这可能是该律所选择跨境追讨的关键因素。
4. 法律科普
为了让中国读者更好地理解这场跨境追债战,以下是对案件涉及的关键法律概念的简要科普:
(1)《纽约公约》与仲裁裁决的国际执行
《纽约公约》是跨境仲裁执行的基石,规定缔约国法院应承认和执行其他缔约国的仲裁裁决,除非存在特定例外情况(如仲裁程序不公或裁决违反公共政策)。
该D字头律所正是基于这一公约,将中国仲裁裁决提交至美国法院,寻求强制执行。
(2)美国法院的审查标准
在美国,外国仲裁裁决的执行需满足《纽约公约》的要求,同时符合美国《联邦仲裁法》(Federal Arbitration Act)。法院通常会审查仲裁裁决的合法性、程序公正性以及是否与美国公共政策相冲突。
该律师的债务人Li某可能提出抗辩,例如质疑中国仲裁机构的独立性或律师费的合理性,这些都可能影响案件结果。
(3)跨境追索的实际挑战
即使裁决被美国法院承认,执行仍需找到可强制执行的资产。
Li某在美国的资产状况尚不清楚,若其资产被隐匿或转移,该D字头律所可能面临进一步的追索难题。
这也是中国债权人在跨境清收债务中常见的“最后一公里”挑战。
5. 结语:西雅图战火的未来
540万元的律师费,点燃了一场跨越太平洋的法律战火。
D字头律所的西雅图诉讼,不仅关乎一笔律师费的追回,也让中国律所与其金融债权人客户一样,都面临在全球舞台上维护权益的需求。
随着案件在华盛顿西区联邦法院的推进,中国债权人将密切关注:美国法院会如何裁定这笔中国仲裁裁决?颜某是否会支付欠款,还是继续上演“躲猫猫”?
中国律师事务所从全球追索的服务者,变成债权人自身,这种角色的转变,或许将为中国企业债权人在跨境债务清收上,提供有意思的的经验。
案件追踪:读者可通过美国法院PACER系统查询案件编号2:25-cv-01504的最新进展,或关注华盛顿西区联邦法院的后续公告,我们就不在此披露同行律师事务所的具体信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