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新加坡警方将30亿元洗钱案中没收的466件奢侈品与58块金条移交德勤清算,涉及中国籍嫌犯的百达翡丽手表、爱马仕手袋等。
这些资产折射出犯罪团伙的奢华生活,也彰显新加坡维护金融中心声誉的决心。清算过程如何进行?资金将流向何方?

本文来自“华人全球财讯”系列专栏。本系列专栏聚焦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在跨境资产与财富管理中的实务动态,着重关注法律风险防控,旨在应对跨境资本操作中的复杂性挑战。本系列专栏集中收录于“渔渡跨境评论”。
1. 奢华的罪证:从好莱坞式生活到资产没收
2023年8月15日清晨,新加坡400多名警员展开大规模突袭,目标直指涉及诈骗和网络赌博的27名外国籍嫌犯,其中多数为中国籍,持有柬埔寨、瓦努阿图等多国护照。
他们居住在圣淘沙湾别墅、优质洋房,挥霍无度,加入会员费高达95万新元的圣淘沙高尔夫俱乐部,过着好莱坞式的奢华生活。
然而,这一切在警方突袭后戛然而止,留下的不仅是空荡的豪宅,还有价值12.5亿元的非现金资产,包括豪车、房产、艺术品、名表、珠宝、金条和名牌手袋。
在这些资产中,466件奢侈品和58块金条尤为引人注目。
2025年8月11日至12日,警方将这些物品正式移交专业服务机构德勤进行管理和清算。
这些物品包括价值数十万新元的百达翡丽和Richard Mille手表、镶钻珠宝,以及爱马仕和路易威登手袋,每块金条重约1公斤,象征着犯罪团伙惊人的财富积累。
2. 清算的挑战:从鉴定到拍卖的复杂流程
德勤面临的首要任务是鉴定这些奢侈品的真伪和价值。
以Richard Mille手表为例,其单价可高达32万新元,而爱马仕Kelly手袋的市场价也可能达到9.3万新元。
这些物品的稀有性和高价值要求精准的估价和防伪措施,避免在清算过程中出现损失或争议。
此外,金条的纯度(999g至1kg)需要专业检测,以确保其市场价值不受质疑。
德勤计划通过拍卖或直接出售的方式实现资产变现,具体方案需经新加坡政府批准。
拍卖可能吸引全球收藏家和投资者,但需平衡公开透明与防止洗钱风险;直接出售则可能加快资金回笼,但价格可能低于市场预期。
清算完成后,所有资金依法流入新加坡的统一基金(Consolidated Fund),用于政府开支。
3. 中国籍嫌犯的财富路径:从非法所得到没收
这起30亿元洗钱案的核心人物多为中国籍,涉及10名被捕并定罪的嫌犯及17名在逃人员。

他们通过复杂的跨国金融操作,将非法所得从中国转移至香港,再汇入新加坡,购买房产、豪车及奢侈品。
例如,嫌犯张瑞金通过伪造澳门房地产交易文件,掩盖2400万新元的资金来源,其账户在2020年7月至10月间接收了1.38亿港元(约2400万新元)的非法资金。
这些资金部分用于购买名表和珠宝,隐藏在新加坡的奢华生活中。
案件暴露了新加坡金融系统在客户风险评估和资金来源审查中的漏洞。
2024年7月,九家金融机构因未能有效监控可疑交易被罚款2745万新元,三家律师事务所因涉及相关房产交易的反洗钱违规被处罚。
这显示出新加坡对洗钱行为的零容忍态度,也揭示了中国籍企业家在海外财富管理中的高风险行为。
4. 统一基金的归宿:犯罪财富的再分配
截至2024年12月,案件中已有27.9亿元资产被没收或控制,其中18亿元已进入统一基金,另3.9亿元将在2024财年内支付。
这些资金将用于支持新加坡的公共开支,如基础设施、教育或医疗。奢侈品清算的收益也将遵循同样路径,转化为国家资源。
然而,清算过程也引发讨论:如何确保这些高价值资产以公平价格变现?拍卖是否会吸引新的投机者?
更重要的是,这起案件对中国籍富豪在新加坡的投资行为有何警示意义?随着新加坡加强反洗钱立法,如2024年8月通过的《反洗钱及其他事项法》,未来类似案件的资产追回可能更加严格。
5. 全球影响:新加坡的金融防火墙
30亿元洗钱案不仅是新加坡金融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也为全球反洗钱斗争提供了案例。
该案件促使新加坡在2023年11月成立反洗钱部际委员会,并于2024年通过多项法案,加强对企业服务提供商、地产代理和开发商的监管。
这些措施旨在巩固新加坡作为可信金融中心的地位,同时对试图利用其金融体系的犯罪分子形成威慑。
对中国籍企业家而言,这起案件敲响警钟。持有多个国家护照、通过离岸公司转移资金的做法,在全球反洗钱监管趋严的背景下风险陡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