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海外诉讼维权:国际第三方资助VS国内机构
中国企业海外诉讼维权:国际第三方资助VS国内机构

中国企业海外诉讼维权:国际第三方资助VS国内机构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建设和贸易中遭遇纠纷。

这些纠纷往往涉及投资争议、工程合同纠纷以及跨境债务追索,需要在欧美、东南亚、非洲或中东等地区的外国法院或仲裁机构进行诉讼仲裁。

然而,境外诉讼面临着高昂的成本、复杂的法律环境以及较高的不确定性风险,许多中国企业因此望而却步,无法有效维护自身权益。

在这一背景下,第三方诉讼资助(Third-Party Funding, TPF)作为一种创新的融资工具,逐渐成为破解难题的有效途径。它允许外部资助机构为当事人提供资金支持,并在胜诉后分享部分赔偿,从而分担风险并提升维权能力。

第三方诉讼资助的核心在于“无追索权”融资,即如果案件败诉,资助机构承担全部损失,而当事人无需偿还。这不仅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还能通过专业评估提升案件胜诉概率。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选择合适的资助机构至关重要。相比国内第三方诉讼资助机构,国际机构更适合作为合作伙伴。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分析这一观点,并结合实际案例和数据进行阐述。

本文来自「第三方诉讼资助」系列,由杜国栋律师团队编辑,聚焦于海外诉讼资助基础知识与最新动态,作为与国际第三方资助行业在中国市场领先的顾问团队,为中国企业借助欧美第三方资助机构开展海外法律维权搭建桥梁。

一、境外维权的痛点:成本高、难度大、风险高

中国企业在海外维权面临的挑战显而易见。根据相关报告,2023年中国企业在美涉及跨境电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达1092起,其中作为被告的案件占比高达94.6%。

在专利和商标诉讼中,新立案案件数量激增,涉及企业达上万家次。

这些诉讼往往程序冗长、费用高企:律师费、专家证人费、仲裁机构费用等可能高达数千万人民币。更棘手的是,判决执行障碍大,如果债务人财产在境外,中国法院判决需在国外承认执行,面临诸多壁垒。

此外,知识产权风险加剧,如商标恶意抢注、商业秘密泄露等,在中东、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尤为突出。

许多企业因资金短缺或风险评估不足,而放弃维权,导致巨大经济损失。

第三方诉讼资助正是针对这些痛点的解决方案。它不仅提供资金,还往往包括案件评估、律师推荐和风险管理服务。在国际仲裁中,第三方资助已成为主流选择,帮助当事人实现司法公正的可及性。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CIETAC)于2024年生效的新仲裁规则也认可了第三方资助的应用,尽管中国法律尚未明确表述。

然而,选择国内还是国际机构,将直接影响维权效果。

二、国际机构优于国内机构的四大理由

1. 深入外国律师行业,调动顶尖资源

国内第三方诉讼资助机构虽然在本土纠纷中表现出色,但缺乏对外国法律体系的深度渗透。

国内第三方诉讼资助的开拓者,主要聚焦多元化法律服务,但其专业团队更多服务于中国市场,无法像国际机构那样无缝连接全球律师网络。

相反,国际机构如Burford Capital和Omni Bridgeway,已深耕欧美律师行业多年,能够调动顶尖外国律师,并高效管理他们。

例如,Burford成立于2009年,总部位于纽约和伦敦,已资助众多国际仲裁案件,包括161亿美元的YPF胜诉案。

这些机构通过全球合作伙伴网络,确保中国企业获得本地化、专业化的法律支持,提升胜诉率。

国内机构在这一领域的专业深度明显不足,无法提供同等水平的国际资源整合。

2. 资金实力雄厚,支持大规模案件

境外诉讼成本动辄数千万人民币,甚至更高。国内机构资金有限,无法支撑过多高额案件,一旦资金链断裂,可能导致诉讼中断,给企业造成二次损失。

国际机构则不同:Burford Capital等拥有数十亿美元的资金池,能覆盖全面费用,包括仲裁员费、专家费和执行成本。

Omni Bridgeway也已资助多项国际投资仲裁请求。

这使得中国企业能大胆追求高价值索赔,而非因资金短缺妥协。数据显示,第三方资助在亚洲快速发展,但国内机构仍受整体争议解决费用较低的影响,难以大规模扩张。

3. 资本来源国际,影响力更强

国内机构的资本主要源于本土,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相对较弱。这在跨境执行中尤为明显:如果涉及欧美法院,国内资本难以发挥杠杆作用。

国际机构资本多来自欧美基金和投资者,这些资金在境外具有更强的号召力和执行力,能帮助中国企业推动胜诉。例如,Burford的欧美背景使其在全球资产追索中游刃有余。

在“一带一路”相关纠纷中,国际资助能桥接中外法律体系,提升中国企业在海外的谈判筹码。

相比之下,国内资本的国际影响力不足,可能导致维权过程受阻。

4. 避免竞争关系,确保最佳资源支持

虽然国内诉讼资助机构可与国际诉讼资助机构合作,但两者天然存在竞争关系。

国际机构往往带有戒心,不会将核心资源全盘托出,导致中国企业无法获得最佳支持。

直接与国际机构合作,能绕过这一障碍,确保企业获得一流的案件评估、律师团队和执行策略。

这在复杂跨境纠纷中尤为关键,避免“二等公民”待遇。

三、结语:战略选择,助力海外维权

第三方诉讼资助为中国企业海外维权提供了强大助力,但选择国际机构如Burford Capital或Omni Bridgeway,能最大化优势,克服国内机构的局限性。

建议企业提前评估案件潜力,与国际资助机构建立联系,并注意保密协议以规避风险。

通过这种合作,中国企业不仅能降低成本、分散风险,还能在全球竞争中维护权益,推动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中国法律对第三方资助的进一步规范,这一领域将迎来更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