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结与追回中国债务人的加密资产:境外追索指南
冻结与追回中国债务人的加密资产:境外追索指南

冻结与追回中国债务人的加密资产:境外追索指南

中国债权人境外资产追索的实践路径

在全球化经济格局下,中国债权人往往面临债务人恶意转移资产的困境。

债务人通过将财产迁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司法管辖区,或借助英属维尔京群岛(BVI)、开曼群岛等离岸金融中心设立空壳公司持有资产,从而规避国内执行程序。

这种“资产外逃”现象,不仅侵蚀债权人权益,还考验中国司法判决或仲裁裁决的国际效力。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和中国法院国际影响力增强,债权人日益转向境外追索策略,寻求外国法院承认与执行中国裁判文书,或通过国际公约(如《海牙公约》)实现跨境救济。

然而,在数字经济时代,加密货币资产的兴起进一步复杂化了这一进程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看似让盗用或转移的数字资产“人间蒸发”,但事实证明,通过专业情报分析、法律协调与战略执行,加密资产的追踪、冻结与追回并非遥不可及。

本文源自「跨境清收百科」系列,由杜国栋律师团队创作,聚焦海外资产调查、境外诉讼与执行,助力债权人和从业者掌握债权海外清收基础环节。

一、区块链神话的破除

“不可逆”并非“不可追回”

长期以来,公众乃至部分法律从业者坚信,一旦加密资产被盗用或转移至区块链,其交易的不可篡改性即意味着永久丧失。

诚然,大多数区块链(如比特币、以太坊)交易一旦确认,便不可逆转——这构成了分布式账本的核心设计。

但这一特性仅记录了交易的永恒性,并不等同于资产的“不可触及”

关键在于区分:

1.不可变性

交易永久载入链上,无法抹除或篡改。

2.可追回性

取决于资产后续流动路径,以及是否存在干预点以阻断其进一步转移。

换言之,我们无法“撤销”盗用行为,但可以通过链上追踪锁定资产去向,识别“瓶颈点”(choke points),并在洗钱前冻结之。

特别是在中国债权人追索境外资产的语境下,当债务人将资金转化为USDT等稳定币并转移至新加坡或开曼托管时,这种路径分析往往揭示出与合规交易所的交汇点,从而开启外国法院的临时禁令(injunction)程序。

二、核心概念厘清

追踪、冻结与追回的界定

为避免概念混淆,以下精确定义追回链条中的关键环节,这些在跨境执行中尤为关键。

1.追踪(Trace)

识别盗用资金在钱包、区块链及服务间的流动路径,包括跨链桥接与DeFi协议。

2.冻结(Freeze)

阻断资产进一步转移,可通过技术手段(如智能合约暂停)或法律命令(如法院冻结令)实现。

3.追回(Recover)

将资金归还合法权利人,通过和解、执法扣押或赔偿机制完成。

这些环节并非纯技术操作,而是链上(on-chain)与链下(off-chain)协作的产物。

在中国债权人境外追索中,追踪往往需结合中国法院判决的外国承认程序,而冻结则依赖国际司法协助(如MLAT互助条约)。

三、冻结的可行性

多维干预路径

尽管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设计备受推崇,但加密生态中充斥集中式要素,为冻结提供了现实抓手。

以下是主要干预向量,尤其适用于债务人通过BVI公司将资产存入澳大利亚或加拿大托管的场景。

1.集中式瓶颈(Centralized Choke Points)

交易所、托管机构及场外交易(OTC)台往往掌控存款钱包。

若资产流入此类平台,且该平台遵守KYC/AML(客户尽职调查/反洗钱)标准并受特定司法管辖,则可通过监管指令或法院命令冻结。

譬如,新加坡金管局(MAS)对本地VASP(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的管制,即为中国债权人提供了高效执行点。

2.代币级控制(Token-Level Controls)

诸多代币(如USDC稳定币或包装资产)内置冻结功能。

发行方可基于法医证据黑名单地址或暂停转账,这在跨境仲裁中可作为临时救济措施。

3.法院命令的智能合约干预(Court-Ordered Smart Contract Actions)

在标志性案例中,法院已下令开发者升级协议或分叉链条,以冻结资产,前提是存在行政密钥(admin keys)。

这虽罕见,但对涉及美国托管的资产而言,可通过纽约南区法院的禁令实现。

4.桥接与托管平台(Bridges & Custodial Platforms)

跨链桥依赖中心化验证者或多方计算(MPC)机制,这些“压力点”易于执法介入。

5.云钱包与SaaS托管工具(Cloud Wallets and SaaS Custody Tools)

即使标榜“自托管”的服务,若密钥备份于第三方界面,则可转化为执行杠杆。

这些路径并非万能,但在中国债权人追索中,通过《海牙选择地公约》或双边司法协定,可将中国仲裁裁决转化为外国冻结令。

四、结语

“加密资产不可追回”之说已成明日黄花。

诚然,难度取决于时机、资产类型与侵害者行为,但凭专业团队、工具与策略,追回指日可待。

在中国债权人境外追索浪潮中,此路径不仅重塑数字资产执行格局,更强化中国裁判的全球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