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的金融版图中,债务人将资产转为加密货币,藏匿于币安等平台,试图逃避追债的目光。
然而,2025年8月,一家机构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和特拉华州同步提起三个诉讼,分别要求币安、OKCoin、Kraken等三家加密货币交易所披露其用户的加密资产交易信息。
这意味着,通过美国《法典》第28篇第1782条款,其得以撬开加密货币的交易记录,追查债务人的虚拟币等海外加密资产。
这不仅是一场跨境追债的新策略,更是中国债权人叩响全球资产追索之门的生动案例。
本文来自「全球追索一百案」,一起拆解全球追索100个真实案例。该系列由杜国栋律师团队发起并创作,聚焦于海外资产调查和境外诉讼与执行的典型案例,追索债务人隐匿在海外的资产。本系列文章集中收录于“渔渡跨境评论”。
1. 加密货币追偿困境与币安的特殊性
目前涉案的三个企业分别是运营币安的BAM Trading Services Inc.,运营OKCoin的OKCoin USA Inc.,以及运营Kraken的Payward Inc.。
原告为CTS Research Inc.,其正在对加拿大对“男伴游和成人娱乐者 Zachary Storm Williams”提起的法律诉讼,指控其进行了“协同诽谤抹黑活动”。
原告CTS Research Inc.自身是一家私人侦探公司,是一个通过司法程序追查加密资产的老手,其不止在一个案件中起诉过加密币交易所。
加密货币交易凭借区块链技术的支撑,具备交易记录公开透明却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用户隐私的特性。
这种特性使得债权人在进行债务追偿时,难以直接获取债务人在币安平台上的交易信息和资产流向。
因此,加密货币的匿名性和跨境流动性,使其成为债务人隐藏资产的“新宠”。
以币安为例,其美国实体Binance.US处理美元交易,持有大量用户账户信息和链上交易记录。
债务人可能通过币安将资金转为比特币或USDT,转移至离岸钱包,规避中国法院的执行。
币安作为全球知名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复杂的交易网络,其严格的隐私政策和数据保护措施,进一步增加了债权人获取关键证据的难度。
债务人可能会利用币安平台的这些特点,将资产转移到难以追踪的钱包地址,使得债权人陷入资金“消失”的困境。
而债权人向币安申请证据开示面临诸多阻碍。
一方面,币安基于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的政策,通常不会轻易向债权人提供相关交易记录和资产流向信息。
另一方面,币安作为一家在全球多地运营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对于不同司法管辖区的法律要求和司法程序可能存在不同的应对策略,其对来自债权人的证据开示请求可能会采取拒绝或拖延的态度。
而且,由于加密货币交易的匿名性和去中心化特点,债权人自身也难以直接从区块链上获取与债务相关的完整、准确且具有法律效力的交易证据。
然而,币安的KYC(客户身份验证)机制和美元清算记录,为债权人提供了突破口。
2025年8月5日,CTS Research Inc.(以下简称“CTS”)向佛罗里达法院提交1782条款申请,要求Binance.US披露债务人的交易数据。
这场诉讼的背后,是中国债权人追讨海外资产的迫切需求。
据UniCourt和Law.com报道,CTS可能是代表债权人的调查机构,目标是通过币安的账户信息,锁定债务人在全球的资金流向。
2. CTS案:美国诉讼程序的新突破
2025年8月7日,CTS Research, Inc.向美国佛罗里达州南区地方法院提起诉讼,案件编号为1:2025cv23558,原告CTS Research, Inc.依据《美国法典》第28编第1782条(28 U.S.C. § 1782)申请司法协助,以支持一项外国程序。
该条款允许美国法院为外国或国际法庭的程序提供证据收集等司法协助。
虽然币安总部名义目前在阿联酋,但BAM Trading Services Inc.作为币安美国的运营,则是一家美国公司。
即使该公司的业务可能具有全球性,但只要其与美国存在足够的联系,美国法院就可以对其行使管辖权。
在这起案件中,原告申请调取与币安交易相关的加密货币数据,这一举措为债权人通过美国诉讼程序查明币安交易的加密货币提供了新的思路。
虽然具体债务人身份未公开,但案件背景与近年跨境追债趋势一致:债务人利用加密货币规避监管,债权人则借助美国法律反击。
币安的美国实体因涉及美元清算,受美国法院管辖,符合1782条款的“在美国居住或可被找到”要求。
目前案件在上周刚刚启动,其具体细节和最终结果尚未明确,但这一申请行为本身就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它表明在美国的法律框架下,债权人有可能借助司法程序,突破币安平台的隐私保护壁垒,获取与债务相关的加密货币交易记录和资金流向证据。
3. 挑战与应对
在跨境债务清收中,币安、OKCoin、Kraken等三家加密货币交易所,作为全球加密货币交易的枢纽,持有债务人的账户信息和交易记录,是中国债权人追查海外资产的“金矿”。
然而,通过美国《法典》第28篇第1782条款申请证据开示并非坦途。
币安凭借严格的隐私政策、合规要求和技术壁垒,构筑了一道坚固的“防火墙”,试图阻挡债权人的追查。
币安作为受美国监管的加密平台,遵循《银行保密法》(Bank Secrecy Act, BSA)和用户隐私政策,可能以保护客户数据为由拒绝披露。
2024年,币安因违反反洗钱规定被美国财政部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CEN)罚款43亿美元,促使其强化合规机制。
因此,债权人需明确目标,如债务人的币安账户ID、钱包地址或具体交易哈希。
币安也可能要求法院召开听证会,质疑请求的合法性或范围,延长审批时间。
在听证会中,债权人需支付美国律师费、法院费用及可能的区块链分析费用,中小型债权人可能因成本望而却步。
债权人应当委托熟悉1782条款的美国律师,聘请技术专家运用区块链分析工具追踪债务人的链上交易。
4. 对中国债权人的启示
对于中国债权人而言,CTS案和1782条款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当面临跨境债务清收和全球资产追索问题,尤其是涉及币安平台的加密货币交易时,债权人不应局限于传统的追偿手段,而应积极探索利用美国等国际司法资源。
通过在美国发起诉讼并申请司法协助,有可能获取关键的加密货币交易证据,为债务追偿提供有力支持。
其次,中国债权人需要了解和掌握美国法典1782条款的相关规定和申请程序。
在申请过程中,需要准备充分的证据和合理的申请理由,以增加申请获得批准的可能性。
同时,债权人还需要考虑与美国律师合作,借助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提高诉讼的成功率。
最后,这一案例也提醒中国债权人在处理涉及加密货币的债务问题时,要提前做好风险防范和证据收集工作,保留相关的交易记录和沟通信息。
这样在需要进行债务追偿和资产查明时,才能更加从容地应对各种挑战。
5. 结语
CTS案为中国债权人通过美国诉讼程序查明在币安交易的加密货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可能的途径。
尽管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但这一案例为解决跨境债务清收和全球资产追索中的加密货币难题带来了希望。
中国债权人应密切关注这一领域的法律动态,积极探索利用国际司法资源,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