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0日,巴拿马审计长安尼尔·弗洛雷斯向最高法院提起两项诉讼,针对香港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CK Hutchison)旗下巴拿马港口公司(PPC),要求废除其运营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的合同并宣布其违宪。
这场突如其来的法律风暴,表面上指向合同“损害国家利益”,实则卷入中美地缘政治博弈的漩涡。
中国企业在全球贸易咽喉的命运如何?诉讼背后是否暗藏大国阴谋?
本文来自“海外诉讼简讯”系列文章,由杜国栋律师团队组织编辑。本系列文章聚焦于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在海外涉诉的实务动态,着重关注跨境诉讼风险防控以及国际司法程序应对策略,提升全球化经营中的法律合规与维权能力。本系列专栏集中收录于“渔渡跨境评论”。
1. 诉讼的导火索:从审计到法律攻势
巴拿马运河是全球6%海上贸易的命脉,其两端港口——巴尔博亚(太平洋侧)和克里斯托瓦尔(大西洋侧)——由PPC运营,隶属香港富商李嘉诚家族控制的长江和记。
1997年,PPC获得港口运营特许权,2021年续约25年。
然而,2025年1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就职演说中高调宣称要“夺回”运河,指责中国对其“影响”。同日,巴拿马审计长安尼尔·弗洛雷斯宣布对PPC展开审计,指其合同存在“剥削性条款”。
2025年4月,审计报告披露PPC续约存在“多项违规”,未获必要授权,且因税收优惠等优惠措施导致巴拿马损失约13亿美元(约13亿巴波亚)。弗洛雷斯批评合同“谈判不善”,损害国家利益。
2025年7月30日,他向最高法院提交两项诉讼:一项寻求废除PPC合同,称其未支付足够特许权使用费,拖欠12亿美元;另一项要求宣布合同违宪。2月,巴拿马总检察长路易斯·卡洛斯·戈麦斯也发布意见,称合同违宪,涉嫌“对公共行政的犯罪”。
巴拿马总统7月31日公开支持诉讼,称PPC合同“长期损害国家利益”,并暗示可能通过公私合营模式重新分配港口运营权。PPC迅速反驳,否认拖欠12亿美元,称已投资16.95亿美元,远超合同要求的5亿美元(1997年)及10亿美元(2005年附加条款),并为巴拿马创造超25,000个就业机会,贡献数十亿巴波亚经济效益。
2. 中美博弈的棋局:运河咽喉的争夺
诉讼的时机引人注目。
2025年3月4日,长江和记宣布以228亿美元将其全球43个港口(包括巴拿马两港口)出售给由美国黑石集团(BlackRock)和地中海航运公司(MSC)牵头的财团。特朗普对此表示欢迎,称其为“夺回运河”的胜利。
此后,中国企业开始介入交易。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远洋运输集团(Cosco)加纳入该港口出售交易,但该交易目前尚未达成。
诉讼恰在交易受阻后抛出,外界解读为美国推动“去中国化”的地缘战略。
2025年4月,巴拿马退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显示其在中美压力下的政策转向。美国政界,如参议员泰德·克鲁兹,长期渲染PPC受中国政府《香港国安法》约束,威胁运河中立性和美国贸易安全。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月22日反驳,称中国从未参与运河管理,批评黑石交易为美国“遏制中国”的政治手段。
3. 中国企业的韧性:PPC的应对之道
面对诉讼,PPC展现了中国企业的冷静与韧性。
8月1日,公司发表声明,强调其在巴拿马近30年的深耕,建成世界级港口,支付6.68亿美元,远超其他运营商。PPC否认指控,坚称2021年续约合法,2020年审计已确认其投资合规。
公司呼吁巴拿马尊重法治,确保投资环境稳定,并表示将在“适当时间”与政府沟通,寻求合作共赢。
PPC的成功源于其本地化运营和经济贡献,这为其赢得抗辩底气。中国企业在拉美乃至全球扩张,常面临政治和法律挑战。
PPC的案例表明,企业应通过透明沟通、依法维权和强化本地贡献化解风险。面对地缘政治压力,PPC的灵活策略——如考虑引入Cosco以平衡中国立场——展现了应对复杂局势的智慧。
4. 未来展望:信心与策略并重
诉讼结果未明,但无论胜败,中国企业都应从中汲取经验。
若合同被废除,港口运营权将重新招标,美国或其盟友企业可能占优;若失败,PPC可提起国际仲裁,指控巴拿马“政治征用”,要求赔偿。
无论哪种情景,PPC的全球布局和专业能力为其提供了转圜空间。对中国企业而言,巴拿马运河的“中国阴影”是挑战,也是机遇。PPC的成功证明,合规经营和本地贡献是应对海外风险的基石。
未来,中国企业应继续深耕东道国市场,强化法律团队建设,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抵御不实指控。在运河咽喉的博弈中,信心与智慧将是中国企业的制胜之道。
巴拿马的诉讼看似针对PPC,实为中美博弈的缩影。中国企业无需畏惧“阴谋”论调,而应以PPC为榜样,凭借专业与韧性应对挑战。
运河的波澜不仅是法律战,更是全球舞台上的战略较量。中国企业有能力在这场博弈中赢得尊重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