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一家分行因未能追回近10亿元人民币债务,将违约房地产开发商世茂集团诉至香港法院。这显示出中国房地产行业持续危机下金融债权人不得不开展境外清收的难题。
本文来自“全球资产追索评论”系列文章,由杜国栋律师团队创作。本系列文章聚焦于海外资产调查和境外诉讼与执行,有效应对债务人海外资产转移的难题。本系列文章集中收录于“渔渡跨境评论”。
据彭博社报道,2025年8月底,中国农业银行有限公司合肥分行近期将中国房地产开发商世茂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诉至香港法院,试图追回约10亿元人民币(约1.4亿美元)的未偿债务。
这一诉讼源于世茂未能履行中国内地法院2022年的判决,该判决要求世茂及其部分子公司偿还9990万元的债务本金,以及相关利息和其他费用。
根据彭博社获取的法庭文件,农行合肥分行针对世茂在2019年和2020年于合肥的两笔贷款提起诉讼。这两笔贷款由世茂在合肥的子公司担保,并由香港上市的世茂集团及其部分关联公司提供担保。
由于世茂未能按时偿还债务,农行在内地法院胜诉,但未能成功追回款项,促使其将案件移至香港法院,寻求进一步的法律救济。
世茂集团曾是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以合同销售额计名列前茅。然而,自2022年7月首次违约海外债务以来,世茂的财务状况急剧恶化。
房地产行业的持续低迷,使其成为中国政府“房住不炒”政策下众多陷入流动性危机的开发商之一。2020年,中国政府推出“三条红线”政策,限制房地产企业的债务扩张,导致包括世茂在内的多家房企资金链断裂。
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房地产市场自2020年以来持续下滑,开发商违约事件频发,拖累了经济增长并引发金融系统风险担忧。
农行的此次诉讼反映了即使是国有银行这样的债权人,在追讨房地产开发商债务时也面临巨大挑战,而跨境清收和境外追索成为了不可避免的选项。
世茂的债务危机并非孤例。2021年,恒大集团的债务危机引发全球市场震动,随后包括佳兆业集团、融创中国等在内的多家房企相继违约。
根据彭博社数据,截至2023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已有超过450家中小型房企破产,而世茂等大型房企也深陷债务泥潭。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世茂首次在香港面临法律挑战。
2023年,中国建设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曾向香港法院提交清算申请,但因世茂在115亿美元的海外债务重组中取得进展,该案件最终被驳回。然而,农行的诉讼表明,世茂的财务困境远未结束。
据《金融时报》报道,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因其成熟的法律体系和对债权人的保护机制,成为内地债权人追讨海外资产的首选地。
业内人士指出,香港法院的判决可能对世茂的债务重组计划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可能为其他债权人追讨类似债务提供借鉴。
房地产行业的持续低迷,不仅考验开发商的生存能力,也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构成威胁。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此前曾警告,房地产市场是中国经济的“灰犀牛”,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此次诉讼的进展将备受关注,不仅因为其涉及金额巨大,更因其可能揭示中国房地产行业危机下债权人与债务人博弈的新动态,特别是跨境债务清收的发展方向。
在中国经济转型和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农行诉世茂案或将成为观察行业未来走向的重要案例。
参考文献
• Bloomberg News, “Chinese State Bank Takes Shimao Legal Challenge to Hong Kong”
•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China’s Property Crisis Deepens With Developer Defaults”
• Financial Times, “Hong Kong Courts Become Battleground for China’s Property Debt Disputes”
• 恒大债务危机,维基百科